SD0182.jpg)
Slumdog Millionaire
一百萬零一夜
執筆時奧斯卡尚未舉行,但如無意外丹尼保爾(Danny Boyle)執導的<一百萬零一夜>(Slumdog Millionaire)定會眾望所歸。問題可能只是除了那兩三個大奬以外,其餘的技術性奬項還能囊括多少項。<一>真那麼熱嗎?這個當然,看過影片以後,無論覺得此片實屬佳作與否,大概都必會同意<一>實在拍得惹人歡喜。如此討好觀眾而又不落俗套,近期來說其實也算難得。
說<一>銳意討好觀眾,言下並無眨意。事實上保爾一直以來所拍的電影都非常用心於要觀眾們看得心花怒放;就算題材本身如何灰暗邊緣,保爾總懂得尋找到苦中作樂之道,又或者是將普通人視為大逆不道的刻劃成滿載趣味。由<同屋三分驚>(Shallow Grave)開始,到因而大紅的<迷幻列車>(Trainspotting),然後如<標心者>(A Life Less Ordinary)、<迷幻沙灘>(The Beach),近年的<28日後>(28 Days Later)、<億萬少年>(Millions)和<太陽倒數>(Sunshine),他的電影大都邪中帶正,特別喜歡從陰暗面探討人性亮麗一面。就算結局如何,觀眾們看他的影片,總會帶著舒暢的心情從影院裡走出來。
<一>更屬於全然的皆大歡喜式團圓結局。最低限度,對主角而言,劇終時他已如願以償。就好像我們所見他自幼到成年的遭遇,冥冥中連結著後來他參加‘百萬富翁’遊戲時成功過關的關鍵;一切看似歷盡艱辛,事實卻是編導的上帝之手,做出既能順其遊戲問題次序,而又巧合得如理所當然的歷程,令其答案得來不費吹灰之力。如斯方便的手法本來並不高明,幸而保爾懂得將一切包裝得流麗動人,特別是其影像將孟買拍得雖貧窮凌亂但充滿色彩。而且,影片底下的印度乍看似是處處異色,保爾在情節上的處理卻沒有將之編寫為地方色彩濃厚的寫實故事;這部差不多近乎寓言故事般的電影,其實可以發生在地球上任何一個非發達國家(甚至是發達國家)。觀眾對之的抽離感不會強烈,對主角的遭遇和心態亦因而更容易產生認同。
有趣的是,我們都會因為主角最終的‘喜’而忽略影片裡其餘的‘悲’。這個自是保爾悉心安排下而出現的。就如主角哥哥,他的悲劇收場成全了主角的團圓,身為觀眾的卻甚至無暇為前者默哀。又如主角等‘三劍俠’加入丐幫的遭遇,換了其他導演那大概會被描繪為苦海無邊,但保爾又再將之編寫成歷險一樣的奇遇。兄弟𠉴第一次逃離惡霸時有驚無險(雖與女主角分開),第二次跟惡霸正面衝突其運氣亦算不錯,就是出了人命亦看似無傷大雅。主角母親在電影初段的悲劇,看來亦被淡化了其悲情。那一幕出現的藍色小孩,給觀眾留下的印象可能比主角媽媽還要深刻。
保爾就是這樣,政治正確或其他傳統觀念在他眼裡從來地位不高。為要達求某種效果,離經叛道其實不算甚麼。是以像<一>裡所見,為了成全主角團圓的結局,影片裡其餘的都變得次要。但正因為這樣,主角在故事其實並沒有經歷過怎樣的奮鬥和掙扎;一切得來輕易,既有上天(編導)安排,亦有其餘角色為其命途鋪路。就是到了最後,若非主角哥哥和女主角的主動,主角大概也沒可能得以完滿收場。如此被動的主角在電影裡並不常見,而且極難討好;不過看過<一>的,相信應會同意影片實在拍得極為討好,這正是保爾是次最成功之處。
而如片末所示:‘It is written’,主角最後的成功並不因為自身的努力而賺取回來,而是命運使然。至於誰是那位命運之神,那太明顯不過;他甚至要在電影終結時把已經挺顯然的以文字給觀眾來個略為不厭其煩的提醒。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