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Limits of Control
我係殺手 年中無休
既然是占渣木殊(Jim Jarmusch)新作,我們大可期待<我係殺手,年中無休>(The Limits of Control)必定怪雞黑色。雖然差不多肯定不會是每個人的那杯茶,但只要是他影迷,又或者領悟到影片那看似無意但卻有意非常的戲謔,電影還是會叫人拍案叫絕。
當然,<我>並非沒有問題。對不少慣看‘有橋段有結構’的朋友來說,影片有心裝載的漫不經意,由始至終好像在重複再重複的過程裡尋找一些所謂目標,似有還無的線索,到最後對資本家淺白得有點過份的指控,相信並非容易接受。但這就是占渣木殊,他不會管你能否跟上他;不懂欣賞他那帶點扭曲的幽默嗎,那便只好貴客自理。
有說是次乃導演回歸他較早期風格之作。其實亦非盡然。<我>全完淋漓盡致地將幾乎所有荷李活(以致一般主流片)的傳統模式顛覆,無論是細微的小情節小把戲,還是較廣義上的說道理(還是要展現任何論調),占渣木殊在此遊戲人間之餘,同時更盡情放任:管他看來合理不合理,老子喜歡這樣玩就這樣,你覺得一切全無意思嗎?那便真的不好意思。比起所有前作,比如
這是套沒動作的動作片嗎?也許。打破常規,當然比其他重要。高達視為必然的:鎗,無名無姓的主角(Isaach De Bankolé飾)老早就將之棄掉;女人?對不起,他說正在工作,亦無睱理會。對主角來說,耐人尋味的任務才是唯一重要事情。獨行遊走西班牙大街小巷,好像有其目的,一切又隱晦得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你以為劇情會發展向某個方向嗎?占渣木殊偏偏要帶我們走往另一面。
Bankole演出恰到好處,縱使乍看下可能會產生令人覺得膚淺做作的錯覺。某程度上,那正就是他所要演譯出來的一種感覺。角色本身,本來就是對荷李活眾多殺手特務式人物極盡譏諷的一種投射。他的兩杯expresso,幼稚的暗語,交易的火柴盒等等,統統盡顯對主流類型片clichés的不屑;形式上表現出來的不獨如此,而且更透過重複又重複的過程,好讓觀眾們親身領教這些clichés的毫無意義;你以為這些都會像其他電影般代表著一些蛛絲馬跡嗎?
一眾客串助陣的,亦各有表現。最突出大概是Tilda Swinton。看她戴上亮麗白色假髮,一襲 trench coat跟主角論述電影跟夢境之間的關係,那可能是全片最具深意的一個段落。某程度上,甚至可說那番話暗喻了導演本人心聲,也就關係著觀賞此片的一種指引。老戲骨John Hurt也教人眼前一亮。反而標梅利(Bill Murray)所飾的大資本家欠缺驚喜,那比起他在<當年相戀意中人>(Broken Flowers)跟占渣木殊擦出火花略為失色。不過他所演譯的那種控制慾狂,換了別人,事實亦可能難以討好。其餘像Gael García Bernal和工藤夕貴等,由於發揮機會不大,不過不失吧。
電影原名為The Limits of Control,其實正好直接道出占渣木殊所要說的。一切都可以在掌握之中嗎,未必。那是對主流電影製作模式的一種質疑,太多既定規格只會令電影變得愈來愈枯燥。那亦是對(美式)資本社會的一種嘲弄:愈想操控一切,最終得出來的,愈可能是始料不及的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