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 Vie En Rose
紛紅色的一生
一直挺喜歡聽伊蒂琵雅芙(Edith Piaf)。一代歌后聲線何其幽怨凄美,叫聽者情緒無不受其哀愁深深影響。大半生遭遇比創作出來的虛構故事還要傳奇,將之拍成電影,怎不讓知音和影迷們期盼萬分。今時今日傳奇歌手影片愈拍愈多,真正完整出色的卻屈指可數,你大可以說好幾套電影裡男女主角們演出精湛,個整體上欠缺的還是真正叫感到感動的歌手傳記式影片,儘管其實某幾部此類型電影本來應該是想這樣的。
<粉紅色的一生>,偏偏卻並非甘於平埔直敘說故事的人物傳記。要知拍攝傳奇歌女如過山車般的生涯談何容易,採用簡單直接的拍法本來應屬最穩健的門路,但導演Olivier Dahan捨易取難,以非直述的手法替琵雅芙大半生來個顛覆式的重構,藝高人膽大之餘亦令觀眾們感到耳目一新。
琵雅芙大概是法國上世紀最重要的歌后吧。就算對她的音樂不熟悉,只要聽過她歌唱,總會念念不忘。獨一無二的聲線教聽者讚嘆,她演譯任何歌曲時所盛載的滄桑亦令人聽後百感交集。但這當然並非何以她那末傳奇的來由。從出生到離世,琵雅芙經歷過的大概足以拍成廿多集的連續劇;要將之全部投放到兩小時多一點空間裡,未免會變得過份密集而欠缺重心。
Dahan似乎深明其難處所在,是以他決定採取拼構式的手法,算是破斧尋舟。觀眾們甫進電影院,最初也許會被影片的非直線敘事手法弄得有點混淆(尤其對並不了解琵雅芙一生的朋友來說),但只要有點點耐性,自會很快發現,如此將生命裡的前因後果和各個歷程重新拼貼,得出來的效果反而更有意思。觀眾從中得到的,並非歌后生平種種事蹟的敘述那末簡單,而是透過跳剪和倒敘插敘等技考塑造出來的一個悲喜交集的歷史人物,活像重現人間般,讓銀幕下所有人重新認識。人物比故事性重要這句話,在<粉>裡面得到了別開生面的一種註譯。
女主角瑪莉安歌迪娜(Marion Cotillard)對角色入木三分的優秀演譯自然功不可沒。嬌俏的外形大概是找她擔當這位傳奇歌女的緣故之一,但只要看過她在片裡為俏為妙的演出,任誰也不能否認歌迪娜在片裡確實活演了琵雅芙,成功將她那種悲劇性但同時對活在世上的熱情,自然的從每幕戲裡滲透出來。不過火的演出談何容易,要恰到好處,不靠表面功夫的演技就更是當今年青女星中百中無一的可貴。
其實一代歌后,自出生便早注定不平凡。被母親遺棄,在袓母的妓院長大,因眼疾差點盲掉,後流落街頭賣唱,被發掘但伯樂很快便被殺;成名後,多年間跟多個不同人物的感情瓜葛更是教人唏噓不己。最愛在趕回來見她時機毀人亡,其餘的亦帶著不同形式的坎坷。琵雅芙酗酒,染上嚴重的毒癮,不跟她的身世無關,更可說是關係到她跟情人們的命途。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