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5日星期六

黑色名冊 Black Book




看罷保羅韋浩雲(Paul Verhoeven)重回老家荷蘭執導的<黑色名冊>(Black Book),你會發現,亂世之下,黑白有時難以分明,誰忠最奸在世人面前更是有理說不清。

二戰作背景的電影多不勝數,以當時間蹀活動和地下抗爭組織為主題卻不算很多。猶太女子染上一把金髮,混進納粹軍中當蓋世太保的情人,如此故事大綱怎會不引人入勝?整套<>的劇情,卻由此引發出更多關乎猶太人於戰時身份遭遇以外的連串故事和種種關乎被佔領區人民心態的敏感問題,真教不少觀眾們始料不及。抗戰義士就是忠肝義膽,納粹德軍就必然全部毫無人性?就是不會那末簡單。

今時今日甚麼都是灰色的觀點下,在電影裡出現的人物不再像數十年前般非善即惡,我們大可說這算是一種趨勢﹔當希特拉和日皇裕仁亦可在銀幕裡展現其人性/純真一面時,戰亂中其他人等角色位置上多帶點爭議性已不再屬稀奇。<>要展現出來的,又是另一回事。那是一種有別於不肯/敢批判劇中人物,留待觀者自行判斷的曖昧手法﹔韋浩雲絕對理解人浮於事,人性本質亦是反覆無常而帶有一定複雜性,但卻拒絕就此而對戲中角色不作出任何評價。尤其對一些利用身份,趁著亂世出賣別人的,態度更是明確清晰,批判絕不手軟。

當然,電影絕對是屬於主角Rachel/Ellis的。相對於像波蘭斯基<鋼琴戰曲>(The Pianist)裡主角於戰亂只能躲藏著委曲求存,Rachel/Ellis卻在陷入絕境後挺身而出,不懼犧牲小我以完成大我,這樣的巾幗英雌,無論生於何時何地,都會讓人肅然起敬。嘉麗絲雲霞丹(Carice van Houten)Rachel/Ellis活演得無懈可擊,電影裡她每每出場都無時無刻散發著耀眼的光芒﹔霞丹將角色的正直、果斷、機靈、勇敢、重情等優秀之處展現得既突出亦理所當然,水銀燈下她如瑰寶般閃爍亮麗,委實令觀眾們一睹難忘。沒有如此優秀演出,影片也沒可能像現在那般出色。難怪有人說,霞丹在<>的艷光四射,甚至比起當年韋浩雲透過<本能>(Basic Instinct)捧紅莎朗史東還過之而無不及。

電影拍得爽快直接,兩個多小時裡差不多沒有停下來(甚至是慢下來)的片刻﹔這應該是韋浩雲多年一大優點,無論拍甚麼類型影片,總不拖泥帶水。大部份時段電影還非常緊湊,以歐陸電影來說可算是異類。從Rachel/Ellis如過山車一樣的歷程,劇情上的懸疑性和峰迴路轉,大可以看清楚電影既沒忘記娛樂觀眾,然而亦沒忘記隨後才將要傳遞的訊息清晰地奉上。

<>其實跟導多年前另一精采之作異曲同工,透過故事,提出當年荷蘭被佔領後某些人民值得質疑之處,無論是行徑上或心理上。Rachel/Ellis在片裡既是英雄()亦是受難者,衝著她而來的除了德軍以外原來還包括荷蘭人,浩劫甚至會在戰勝後發生。群眾在大氣候下有時盲目得叫人心寒,誰是誰非也不是那麼容易可以對外說得清楚。接近尾段的一場戲裡,她崩潰了,接近絕望的吐出一句: “究竟何時才會結束?”(大意),猶太人所受的苦難與屈辱,於此象徵性地痛訴出來,看得叫人心酸。

也許有人會認為角色太傳奇性,Rachel/Ellis的遭遇太難以致信。但這卻是韋浩雲和編劇葛拉索德曼(Gerard Soeteman)按照幾個真實個案輯合而成。影片裡大部份情節屬於史實的某種重現,但經韋浩雲泡製下,一切變得更極端和戲劇化。而且字行裡間還往往帶點黑色,接近扭曲譏諷。以此嘲弄世態,從來都是導演慣用的技倆。就是他曾離鄉別井到荷李活拍攝的<鐵甲威龍>(Robocop)<宇宙威龍>(Total Recall)<星河戰隊>(Starship Troopers)等,無一不乏美國導演們不敢褻 玩的種種玩笑。當然,不少人最印象深刻的,還是他對暴力和祼露鏡頭處理上的輕率隨便。不少人認為韋浩雲常以色情和暴力引觀入局,但其實只要多看他的影片, 特別是他仍在歐洲時期的,自會發現,其實他根本不將這些當作是怎樣嘩然的一回事。當然,人家高興,他是會拍拍給觀眾們看的。

如斯坦蕩蕩在荷李活打滾的導演,也實在並不常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