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6日星期二

可可西里 Kekexili




收過呼籲閣下不要購買皮草製成品, 不要吃魚趐等等的電郵沒有? 為了要保護瀕臨絕種的野生動植物, 好讓世界還有些微空間容納僅存的瀕危生物, 我們大部分人做過的, 肯做的, 其實少得可憐. 偶爾對一些環保團體/機構的捐助/幫忙, 本地不太流行的杯葛示威, 一些訊息上的傳遞, 除此以外, 我們其實並沒有怎樣實際的努力去協助拯救瀕危生物.

當然, 城市人大可以說我有我生活, 親身參與這些事幹太遙遠了, 就算有心也不曉得如何赴湯蹈火. 而且, 為了三幾千隻動物而犧牲自己的現有的一切, 太不實際, 太匪夷所思. 而世上真有會為了保護野生動物而不惜犧牲自我的人嗎? 當然有, 都是‘National Geographic’式的人物罷 . 他們的工作與生活怎樣? 未看<可可西里>之前, 我竟愚昧的以為, 保護生物人仕, 必然都是某種stereotyping下的特定人物.

可可西里其實是位於青海和西藏之間一片高原地帶的名稱; 在藏語中, 這名字亦解作美麗的少女’. 這片高地素來了無人煙, 地勢高峻而荒蕪, 有的只是平原, 荒漠, 奇山峻嶺, 浮沙和冰雪. 地區其實是全中國最大的無人區, 但同時亦是稀有的藏羚羊聚居之地. 80年代中期以後, 尤於國際市場上的渴求, 區域開始出現對藏羚羊大規模的獵殺, 導致原來擁有大約一百萬隻的藏羚羊迅速劇減至不到2萬隻. 若當時再沒有任何實際的保護行動的話, 今天藏羚羊老早已絕了種.

<可可西里>就是根據90年代中期於當地從事保護藏羚羊工作的巡山保護隊事跡改篇而成的真實故事. 觀眾透過片中記者主角(張磊飾)前往當地採訪巡山隊, 以旁觀者身分了解他們的實際工作, 其中艱辛及苦況. 旁觀者到了後來也參與其中, 還與巡山隊一起歷盡驚險, 差不多生死與共. 別以為巡山隊所幹的沒有甚麼風險: 他們主要工作並非面對馴善的羚羊, 而是與手持自動步槍人數眾多的盜獵者對著幹, 在高原上與這些凶桿分子展開追逐戰.

影片開始的一幕已坦然告訴所有觀眾, 羊盜匪絕非善男信. 換言之沒有國家地理雜誌式的動物學活現銀幕; 記者與巡山隊的歷程, 很大程度上反而更像正在參與小型追捕行動的游擊戰. 而他們所面對的險境不只來自要追捕的盜獵者: 可可西里看似一片恬靜, 其實這樣的自然環境對人類來說反而危機四伏, 處處隱藏難以預料的殺機.

巡山隊長日泰(多 布杰飾)曾是軍人, 他帶領著來自五湖四海的藏人漢人, 在資源嚴重不足下仍捍衛著這個無人地帶. 巡山隊本身屬於志願性質, 隊中各人一年以上沒有工資, 經費拮据(成員需向女友借經費, 被迫幹出有違他們原則的事情), 人手不足下(某區域只有一人守護了三年), 搜捕盜獵者的成功率自然亦低. 捉到了人, 更可悲竟是無力將他們帶回城鎮落網. 可他們沒放棄, 互相間情同手足也許是動力泉源之一, 對大自然的敬重更是首要緣故: 眼見羚羊無助地被大量殘殺, 對破壞自然生態者殘暴的可恥可恨, 護羊的決心更是堅定不移.

電影故事本身甚具戲劇性, 拍攝方式卻非常寫實. 導演陸川當初只打算要副攝影隊到青藏一帶拍攝部分鏡頭, 然後拼貼上主攝影隊在較文明場境拍的主要劇情成事; 但後來為求迫真, 終決定一切必要就地取材, 製作全人直闖青藏高原, 攝製最貼近紀實的影片. 於是我們看到的, 不單是一班非尊業演員毫無偽仿而精湛的演出(陸川為求寫實的另一決定). 流麗如畫的風光與景象被攝影機攝下動人氣魄, 雖非身處可可西里, 卻已透過銀幕深深感受那片天外有天的山和地. 鏡頭捕捉天氣的變化, 更令觀眾看清楚這片天地的喜與怒, 它情緒轉化的變幻莫測.

平原和山脈也仿佛有戲要演, 有話要說. 它們活像要告訴所有人, 人類雖然正在摧殘自然, 但在大自然力量底下人其實是何等渺小; 只要稍有不慎, 大自然仍可隨時跟你算算賬, 跟你來個了結. 到了這裡, 人跟大自然沒有絲毫爭鬥的條件, 只有待它來決定你的命素. 它要跟你開玩笑, 要你落在敵人手中, 你亦無從招架.

這是陸川執導第二部電影; 他的首作<尋鎗>(02)<>有更多影星參演(姜文, 寧靜, 伍宇娟和劉小寧等), 講述當警察的主角(姜文)如何尋找自已丟了的手槍而引發起的故事, 內容和拍攝/述事手法之新鮮, 可說是中國電影近年的一固清泉; 但相比起宏偉且悲壯的<>, 前者不過是小試牛刀之作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