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31日星期三

香水-一個殺人者的故事(Perfume: The Story of A Murder)




德國導演湯泰華(Tom Tykwer)將同鄉作家Patrick Suskind名著搬上銀幕,消息剛宣佈時,於本土和國際輿論間都曾揭起過點點爭議。不少對原著有認識的人都對有關方面的決定抱著一定遲疑︰年少氣盛的新派導演執導德國近廿多年來甚為人氣的十八世紀背景小說,恐怕會把本來已極其困難的事情拖垮。

沒錯,這套<香水>,本來就不易拍。就連寇比力克生前都說過<>不可能拍成電影。湯泰華藝高人膽大,欣然接受改編任務,並非只為挑戰難度。小說於老家地位猶如泰山北斗,更算是世界性地暢銷﹔歐洲影業要挑戰荷李活壟斷,不找此等著作改篇還要找甚麼?管它是否可拍成電影,只要成功融資,找到導演編劇和卡士,自然開片去也。電影花了六千五百多萬美元,全片以英語作對白,演員名單包括了德斯汀荷夫曼、阿倫力文(Alan Rickman)、麗歌賀活(Rachel Hurd-Wood)等荷李活星級﹔司馬昭之心,各人皆見。

而湯泰華,就這樣接了個燙手山芋,擔當了拍攝此德國鉅製的重任。他,能勝任嗎?

多年前不少朋友煞有介事的向我推薦湯泰華(Tom Tykwer)成名作<疾走羅拉>(Run Lola Run),坦白說看後感受不是很大,卻不能否認此君在影像和剪接(你甚至可以說敘事和故事結構)方面確實創意非凡,同時亦非常勇於發放自我,表現異於慣常的各種新穎思維與手法。這方面的毫不吝嗇,教湯泰華的影片往往多姿多采,非常精力充沛,最低限度視覺上絕不沉悶。但他似乎著重型式多於神韻。以<>為例,花技招展的表現手法底下,我們體會到的只有無限的多面可能性﹔那其實是非常有趣的,可惜除此以外,電影沒有再深入編寫男女主角間的關係與情感,不同的可能性亦僅滯留於趣味的層次而欠缺更有深度的深討,說到底,玩味豐足有餘,但韻味偏偏欠奉。

怎說也好,<>確實使湯泰華一炮成名。隨後的<漂流兩夥心>(The Princess and the Warrior),依然由羅拉法蘭嘉波坦黛(Franka Potente)主演。謢士與神秘男子的奇異戀愛故事,拍得比<>匠心獨運。更重要是這趟形神俱備,影片細膩動人。二人間獨特的情感被描繪成互相修補傷口和包容的疪護所。埋藏心內的莫名悲痛,透過對方悉心關懷,諒解和接納,飽受記憶折磨的人亦可擁有最真摰的愛情。湯泰華自然不甘於只說平凡故事,<>多方面的設計和編排,依然新奇特,但少了只顧玩味的花巧,讓人看得更舒心。<疾走天堂>(Heaven)則是較有爭議之作。

源頭來自奇斯洛夫斯基,大師臨終遺下未完成的另一個三部曲故事,奇氏生前拍檔Krzysztof Piesiewicz將之寫成完整劇本片商便找了湯泰華拍攝。電影其實一絲不苟,但也許選角方面不太妥當,主角姬蒂白蘭芝與祖雲尼利巴斯貌合神離,委實全不討好。加上不知怎的,導演這趟小心奕奕,但似乎因而過於拘促,本來理應感人肺腑的故事,結果變成只得驅殼但沒靈魂,實屬萬分可惜。

現在由他執導<>-一個本在原著中極為著重於對氣味的描寫,將道德價值視如虛設的懸疑故事-難怪眾說紛紜。賓韋沙(Ben Whishaw)演的主角Jean-Baptiste Grenouille出生成長離奇坎坷,成年後既培育出對氣味獨一無二的敏銳觸覺,性格上亦走向偏鋒。為了製成完美的香水,Grenouille不惜殺人,從女性體香取出氣味精髓。理論上如此內容,多數作者/編導都會將之寫/拍成懸疑緊張的奇案故事﹔但<>與眾不同之處就在於其捨易取難,電影和原著,都將心血放在描繪主人翁的心路歷程,他對氣味的執迷,在他眼裡所見關於氣味的一套學問。

Grenouille的內心世界,氣味就等同一切。對於那份達至病態的沉迷,<>的 描繪是充份而富細節的。你不可能認同或體諒,甚至真的了解主角的心﹔但其面貌,行為和動機,就如一幅幅精確得鉅細無遺的解剖圖像一樣,透過凌厲影像活現於 觀眾眼前,讓所有人看得清看得透徹。入邪成魔,原來是這樣一回事。對殺人者深入剖析的無出其右,大概就是電影最引人入勝之處。

所以就算末段有點野心過大而失控,那也不要緊。畢竟能成功拍出何謂魔道的邪門影片,為數寥寥無幾。帶點瑕疪,算是美中不足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