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31日星期三

香水-一個殺人者的故事(Perfume: The Story of A Murder)




德國導演湯泰華(Tom Tykwer)將同鄉作家Patrick Suskind名著搬上銀幕,消息剛宣佈時,於本土和國際輿論間都曾揭起過點點爭議。不少對原著有認識的人都對有關方面的決定抱著一定遲疑︰年少氣盛的新派導演執導德國近廿多年來甚為人氣的十八世紀背景小說,恐怕會把本來已極其困難的事情拖垮。

沒錯,這套<香水>,本來就不易拍。就連寇比力克生前都說過<>不可能拍成電影。湯泰華藝高人膽大,欣然接受改編任務,並非只為挑戰難度。小說於老家地位猶如泰山北斗,更算是世界性地暢銷﹔歐洲影業要挑戰荷李活壟斷,不找此等著作改篇還要找甚麼?管它是否可拍成電影,只要成功融資,找到導演編劇和卡士,自然開片去也。電影花了六千五百多萬美元,全片以英語作對白,演員名單包括了德斯汀荷夫曼、阿倫力文(Alan Rickman)、麗歌賀活(Rachel Hurd-Wood)等荷李活星級﹔司馬昭之心,各人皆見。

而湯泰華,就這樣接了個燙手山芋,擔當了拍攝此德國鉅製的重任。他,能勝任嗎?

多年前不少朋友煞有介事的向我推薦湯泰華(Tom Tykwer)成名作<疾走羅拉>(Run Lola Run),坦白說看後感受不是很大,卻不能否認此君在影像和剪接(你甚至可以說敘事和故事結構)方面確實創意非凡,同時亦非常勇於發放自我,表現異於慣常的各種新穎思維與手法。這方面的毫不吝嗇,教湯泰華的影片往往多姿多采,非常精力充沛,最低限度視覺上絕不沉悶。但他似乎著重型式多於神韻。以<>為例,花技招展的表現手法底下,我們體會到的只有無限的多面可能性﹔那其實是非常有趣的,可惜除此以外,電影沒有再深入編寫男女主角間的關係與情感,不同的可能性亦僅滯留於趣味的層次而欠缺更有深度的深討,說到底,玩味豐足有餘,但韻味偏偏欠奉。

怎說也好,<>確實使湯泰華一炮成名。隨後的<漂流兩夥心>(The Princess and the Warrior),依然由羅拉法蘭嘉波坦黛(Franka Potente)主演。謢士與神秘男子的奇異戀愛故事,拍得比<>匠心獨運。更重要是這趟形神俱備,影片細膩動人。二人間獨特的情感被描繪成互相修補傷口和包容的疪護所。埋藏心內的莫名悲痛,透過對方悉心關懷,諒解和接納,飽受記憶折磨的人亦可擁有最真摰的愛情。湯泰華自然不甘於只說平凡故事,<>多方面的設計和編排,依然新奇特,但少了只顧玩味的花巧,讓人看得更舒心。<疾走天堂>(Heaven)則是較有爭議之作。

源頭來自奇斯洛夫斯基,大師臨終遺下未完成的另一個三部曲故事,奇氏生前拍檔Krzysztof Piesiewicz將之寫成完整劇本片商便找了湯泰華拍攝。電影其實一絲不苟,但也許選角方面不太妥當,主角姬蒂白蘭芝與祖雲尼利巴斯貌合神離,委實全不討好。加上不知怎的,導演這趟小心奕奕,但似乎因而過於拘促,本來理應感人肺腑的故事,結果變成只得驅殼但沒靈魂,實屬萬分可惜。

現在由他執導<>-一個本在原著中極為著重於對氣味的描寫,將道德價值視如虛設的懸疑故事-難怪眾說紛紜。賓韋沙(Ben Whishaw)演的主角Jean-Baptiste Grenouille出生成長離奇坎坷,成年後既培育出對氣味獨一無二的敏銳觸覺,性格上亦走向偏鋒。為了製成完美的香水,Grenouille不惜殺人,從女性體香取出氣味精髓。理論上如此內容,多數作者/編導都會將之寫/拍成懸疑緊張的奇案故事﹔但<>與眾不同之處就在於其捨易取難,電影和原著,都將心血放在描繪主人翁的心路歷程,他對氣味的執迷,在他眼裡所見關於氣味的一套學問。

Grenouille的內心世界,氣味就等同一切。對於那份達至病態的沉迷,<>的 描繪是充份而富細節的。你不可能認同或體諒,甚至真的了解主角的心﹔但其面貌,行為和動機,就如一幅幅精確得鉅細無遺的解剖圖像一樣,透過凌厲影像活現於 觀眾眼前,讓所有人看得清看得透徹。入邪成魔,原來是這樣一回事。對殺人者深入剖析的無出其右,大概就是電影最引人入勝之處。

所以就算末段有點野心過大而失控,那也不要緊。畢竟能成功拍出何謂魔道的邪門影片,為數寥寥無幾。帶點瑕疪,算是美中不足吧。

2007年1月17日星期三

巴別塔Babel




有說來屆奧斯卡,將會是奇連伊士活、馬田史高西斯和
艾力謝路依拿力圖(Alejandro Gonzalez Inarritu)三位之爭。前兩者江湖地位等同泰山北斗,每有新片面世,只要不是太不濟事,獲得大小獎項提名/奪獎不算稀奇﹔但仍屬新人兼且乃墨西哥藉的依拿力圖,竟獲康城和荷李活等等如斯器重委實得來不易。不是嗎?看看金球獎,他的<巴別塔>(Babel),將競逐的獎項比<無間道風雲>還要多,成為是屆獲提名最多的劇情片,教人略感意外。

<>只不過是依拿力圖執導以來第三套長片。那也大概是他最具國際視野,野心最為酷大的一部。前兩套<狗男女的愛>(Amores Perros)<21-生命可以有幾重?>(21 Grams)分別在老家墨西哥與美國取景拍攝,型式及題材其實大同小異。被稱三部曲的<>將製作版圖擴大了︰片中幾段故事,穿插地發生於北非、美國、墨西哥和日本。當中一切,初看似無關連﹔但漸漸人物事件間千絲萬縷的關係逐步呈現,牽引出一發不可收拾的惡性後果。原來,近在咫尺一個小決定,只要時來命也,足以毀掉遠在他方陌生人的一生。

<><21>互相呼應,<>亦可算是由車輛上所發生的事故引發出一連串的前因後果。今趟一切來得比起前作更見顯淺易明,結構上沒有搞得那末複雜,大概考慮過要令觀眾們更易於消化。與丈夫Richard(畢彼特飾)共遊摩洛哥的Susan(姬蒂白蘭芝飾)在旅遊巴上無故中冷鎗,性命危在旦夕,Richard一方面竭力在沙漠裡保住妻子性命尋找救援,另一方面通知在美國的墨藉保姆(Adriana Barraza)貼身照料他們的兒女。保姆為了盡忠職守,攜著一對小孩和保姆姪兒(加爾卡西亞般奴飾)一併穿州過省到墨西哥參加保姆兒子的婚禮。

故 事以此作開端,再以冷鎗的背後的兩組故事和保姆他們的旅程四線發展,枝節穿插得有層次同時亦條理分明。也許當初十數分鐘還需稍為花點心神,但隨後劇情發展 引人入性,尤其以日本的段落發放離奇異采,拍得既悲憫亦淒美。大概不會再有人投訴看得混淆。飾演聾啞少女的菊池凜子演出細膩動人,透過角色的天生缺陷和悲 憫身世,導演別具一格的處理,我們感受到她所身受的世界何其抽離﹔要與四周各界溝通,藉此感受自身的存在,少女採取的方式,極端而偏激,怎不教人為其垂 憐。

墨西哥之旅同樣教人搖頭嘆息。保姆好心做壞事,一心照料顧主小孩卻弄巧反拙,背後緣故,離不開個人錯誤的決擇,但同時亦可歸咎於溝通上的失誤。參加婚禮全程理應高高興興,豈料曲終人散後卻會落得如此收場。Barraza演保姆亦非常出色,兩小演員(包括Dakota Fanning的妹妹Elle)加爾卡西亞般奴亦不俗,但珠玉在前,這套電影最耀眼的明星非菊池凜子莫屬。

相對來說,畢彼特與姬蒂白蘭芝的段落,摩洛哥小孩的戲都給比了下去。那不打緊,由始至終幕幕完美的電影,萬中無一。而且那些段落也委實也不差,於全片中亦有著連繫整體結構,帶出種種連鎖效應的關鍵作用。有說電影是現實式的人際蝴蝶效應,此說也不為過,但那只算流程,導演和編劇Guillermo Arriaga要說的,其實不離當今所謂的全球化底下,我們之間的溝通出現了怎樣的毛病,會觸發出怎樣的災難。將此化為人間悲劇,正是二人的拿手好戲。

也許<他們的911>裡依拿力圖負責的部分,最能道出他對悲劇掌握如何到家,達致利用實感/真 實將悲痛推向極端的嫌疑。短片只以世貿中心受襲後,被困人士如何無助地,抵受不住烈火酷熱挺而走險,攀出窗外逃生,導致墮樓,以及跳下自盡的真實畫面。人 命在被放大了的片段中顯得何其渺小無助,觀眾目睹的,己不再是親歷其境式的現場重播,而是事後張揚,就像透過顯微鏡觀摩慘劇一樣。藉著原片段,剪接編排上 的技藝和沉鬱配樂,表達的訊息清晰非常,既反映出那時那刻終極的悲痛絕望,眼前慘酷得不忍卒睹,留在腦海的印象,亦叫人難以息懷。

依 拿力圖就是這樣。真實,但往往是擴張了的極端模式。落在他手中,人物和事情都會被扭曲得慘烈,然後再被重組成接近寫實的一台戲。觀賞他的電影,正當你細心 努力地一步一步解開他所建構的映畫迷宮,走出出口後卻會發現眼前並無解脫,只有赤裸得殘酷的狀況。就這樣,你會被他殺個措手不及。